视网膜色素变性(RP)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异质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主要由损害视网膜细胞功能和存活能力的基因突变引起。RP通常始于视杆细胞退化,导致夜盲症和周边视野丧失(管状视野),随后影响视锥细胞,终在晚期导致完全失明。
视力障碍显著增加了患者日常活动难度,而与视网膜疾病相关的进行性视力丧失则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尚无针对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明确治疗方法,但大量研究正在探索更多潜在治疗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干细胞疗法因其可能逆转细胞损伤并增强剩余健康视网膜细胞的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关于干细胞在眼科方面的应用研究,尤其是针对遗传性和与年龄相关视网膜疾病以及视神经病变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RP临床试验
近日,《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发表了一项关于干细胞治疗RP的大型临床试验。文献显示,术后2年患者的平均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VF)、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和光敏感阈值均显著改善,直至4年后这些参数依旧保持着略微改善。
该研究旨在评估脉络膜上腔植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RP患者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广泛的一项干细胞眼科相关研究,并且拥有长的随访期。
患者筛选:共纳入429名RP患者(669只眼),平均年龄35.6岁(范围:18-61岁),BCVA低于20-50,且存在不同程度的VF缺损。
方 法:在眼球偏向上鼻侧,距角膜缘8mm的下颞象限切开一个约5*5mm的深巩膜瓣(径向铰链),切至显露脉络膜,取眶脂组织置于巩膜床缝合,复位巩膜瓣覆盖,并向脂肪移植物与巩膜瓣间隙注入0.7ml的UC-MSCs(浓度5*106),后缝合结膜。
试验结果
①安全性分析:在任何病例中均未观察到全身或严重的眼部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手术相关结膜充血和水肿(67%)以及畏光(18%),随访期间,OCT未检测到其它视网膜病变。
②视力改善情况:在治疗后的前2年内,观察到BCVA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善。基线BCVA为0.168 Snellen线,第一年提高到0.220,第二年进一步上升到0.303,较基线视力提升了80%。第三年下降至0.250,第四年下降到 0.172,但仍高于基线值(表1)。
③视野改善情况:在治疗后的前2年内,检测到VF平均偏差(MD)显著增加。基线MD为-28.560分贝(dB),第一年提高到-27.919,第二年提高到-27.202,较基线视野提升了近1倍。尽管在第三年(-27.682)和第四年(-27.692)有所下降,但结果仍然优于基线。
④全视野刺激阈值:通过27只眼观察显示,术后患者对白光、蓝光和红光的光敏感阈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表4)。基线结果分别为:白光43.9 dB,红光40.5 dB,蓝光51.2 dB。经过1年治疗,分别提高至53.6 dB、49.8 dB 和62.3 dB。
⑤mfERG改善情况:术后2年,中央环(<2°和2-5°)P1波振幅观察到显著改善。相比之下,外围环(5-10°、10-15°和>15°)P1波振幅相比术前值略有下降,但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表3)。
⑥长期随访结果:图1-3展示了其中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VF、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mfERG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年虽没有达到显著改善,但也没有恶化,且还保持着略微改善。
总 结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UC-MSCs治疗RP是安全的,且在两年内可以保持佳治疗效果。鉴于参加研究的患者处于晚期疾病阶段,因此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出疾病早期/中度阶段患者可能达到的潜在治疗反应。
Want to work with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