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模糊,华而不实
一些干细胞展厅在建设时,没有明确清晰的主题,盲目追求高科技展示手段 ,像 VR/AR、全息投影等一股脑堆砌。比如有个展厅设置了大量 VR 体验环节,可内容却和干细胞知识关联不大,观众体验完只记得那些炫酷的画面,对于干细胞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依然一头雾水。这样的展厅看似科技感满满,实则华而不实,忽略了传递干细胞核心价值这一关键,观众很难从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二、内容空洞,术语堆砌
还有些展厅内容空洞,满是专业术语的堆砌。比如在介绍干细胞的分化时,直接写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 ,没有任何通俗易懂的解释或实际案例。普通观众对这些术语一知半解,很难真正理解干细胞的神奇之处。没有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观众无法与内容产生共鸣,就如同看了一场乏味的学术报告,对展厅印象平平,更别说对干细胞知识留下深刻记忆了。
三、空间混乱,动线不明
空间布局不合理也是常见误区。有的展厅展区划分毫无逻辑,观众进入后就像走进迷宫,一会儿是干细胞基础研究区,接着突然跳到临床应用区,中间缺乏过渡和引导 ,让人晕头转向。
互动体验区本是增加观众参与度的好设计,但如果位置安排不当,也会造成大麻烦。比如有的展厅把几个互动体验项目紧紧挨在一起,参观者多的时候,这里就会变得拥挤不堪,大家排队等待的时间长,体验感直线下降,还容易引发烦躁情绪,破坏了整个参观氛围,让原本有趣的互动变成了煎熬。
四、技术不稳,体验不佳
如今,一些干细胞展厅为了博眼球,过度追求 “黑科技” 展示手段,却忽略了技术的稳定性和易用性。像有的展厅引入了新款的 AR 设备用于展示干细胞在体内的工作过程,可设备频繁出现连接不稳定、画面卡顿的状况。观众戴上设备后,不是画面突然消失,就是操作指令半天没反应,好好的沉浸式体验变成了一场与设备故障的 “斗争”。
还有的互动装置设计得过于复杂,操作流程繁琐。比如有个展厅设置了一个干细胞知识问答的互动屏,本是很好的科普方式,可观众需要在屏幕上进行多步骤的操作才能进入答题环节,而且屏幕反应迟钝,常常按了半天没动静。如此一来,观众不仅没学到知识,还被糟糕的体验弄得兴致全无,甚至对展厅产生负面印象,这样的展厅又怎能达到科普和宣传的目的呢?
五、忽视细节,专业度降
细节之处往往能体现一个展厅的品质和用心程度,可很多干细胞展厅却在此栽了跟头。一些展厅的展品维护不及时,互动设备上满是指纹和污渍,模型也有了破损。比如展示干细胞培育过程的模型,里面的培养液浑浊不堪,干细胞样本的展示瓶也有灰尘,这让参观者对展厅的专业性大打折扣。
灯光设计也是个大问题,有些展厅为了营造科技感,使用了大量刺眼的冷光,参观者在里面待一会儿就眼睛酸痛,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了解干细胞知识。标识系统同样不容忽视,标识模糊不清、位置不显眼,观众常常找不到想去的展区。在一个偌大的干细胞展厅里,观众想找临床应用展区,可指示牌被其他展品遮挡,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参观体验瞬间变差,这样的展厅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六、盲目跟风,缺乏特色
在干细胞展厅建设中,盲目跟风、缺乏特色是一大突出问题。不少展厅在设计时,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定位,而是简单照搬其他成功展厅的模式,从整体配色到布局都高度雷同 。走进这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千篇一律的蓝白色调,象征着科技与生命,可过度使用就让人审美疲劳。
布局上,环形展板加展柜的组合随处可见,毫无新意。比如有两个不同地区的干细胞企业展厅,一个展示区都是先放一些干细胞基础研究的展板,接着是临床应用案例,后设置互动体验区,连展品的摆放顺序都如出一辙。互动环节也没什么独特之处,大多是体感互动装置,参观者挥挥手就能切换展板内容,毫无深度可言,观众参观后毫无记忆点。这样的展厅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难以有效传播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干细胞知识,完全失去了展厅建设的意义。
七、互动生硬,关联不足
在不少干细胞展厅中,互动环节虽然有了,但设计得极为生硬,与干细胞知识缺乏深度关联。就像有些展厅设置了体感互动游戏,观众挥动手臂,屏幕上会出现各种细胞的动画在跳动,可仅仅是画面的变化,没有任何关于干细胞特性、作用原理的讲解和互动。观众玩完之后,只觉得好玩,对干细胞知识的理解却没有丝毫加深。
还有的展厅弄了个答题互动屏,题目和答案都设置得很随意,与干细胞的实际应用和前沿研究毫无关系。这样的互动环节,看似热闹,实则是为了互动而互动,无法有效传递干细胞知识,观众参与后也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白白浪费了互动设计的初衷,没能发挥出互动环节在科普和宣传干细胞方面的真正价值。
八、体验断层,逻辑混乱
有些干细胞展厅在布局上,展区间距过大,导致观众在参观时要走很长的路才能从一个展区到另一个展区,例如干细胞制备区与临床应用区相隔甚远,中间还没有过渡性的引导展示,观众走着走着思路就断了。
动线设计混乱也是一大问题,就像把干细胞的医疗案例区和技术原理区紧邻设置,观众还没了解干细胞的基本技术原理,就直接看到复杂的应用案例,根本理解不了,造成认知上的严重割裂。这种体验断层,让观众难以形成系统、连贯的认知,对展厅想要传达的干细胞知识也只能一知半解 ,大大降低了展厅的科普和宣传效果。
九、伦理不明,引发误解
干细胞研究一直伴随着伦理争议,展厅若没有明确界定干细胞研究的伦理边界 ,很容易引发公众对技术伦理的误解。像胚胎干细胞研究,涉及到胚胎的使用,若展厅不解释清楚获取途径、用途以及相关伦理审批流程,观众很可能会认为这是在 “破坏生命”,违背道德伦理。
再比如,一些展厅在展示干细胞治疗案例时,没有说明临床试验阶段和风险,让观众误以为干细胞治疗已经是成熟的常规疗法,从而产生过高期望,一旦治疗效果未达预期,就容易引发公众对整个干细胞研究领域的质疑和反感,阻碍干细胞技术的科普和推广进程。
十、安全有忧,隐私泄露
在数字化展示盛行的当下,数据安全至关重要。部分干细胞展厅采用的展示设备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像医疗案例区使用未加密的 VR 设备展示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影像,一旦系统被攻击,患者的姓名、病情、治疗方案等隐私信息就有泄露风险。这不仅侵犯患者隐私权,引发法律纠纷,更会让公众对展厅乃至整个干细胞研究机构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导致展厅的信誉受损,影响其科普与宣传的公信力 ,使得原本正面的科普展示陷入信任危机的漩涡。
Want to work with us?
